中文在线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激情五月亚洲色图,日韩高清第一页,第一色在线,色偷一区,欧美aaa一级

 新聞頻道 > 快訊 > 正文

周葉中:執(zhí)政需要堅持憲法思維

2014-11-16 15:4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家訪談·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解析】

  執(zhí)政需要堅持憲法思維

  ——訪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周葉中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不僅強調要加強憲法實施,而且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如何理解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的內涵?記者采訪了武漢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法學院教授,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周葉中。

  記者:20多年來,您一直奔波在普及憲法的第一線。據了解,僅就憲法思維、依憲執(zhí)政等主題,您就講了2000余場。請問您對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憲治國和依憲執(zhí)政的關系有什么新的理解?

  周葉中:依法治國有兩個核心要求:要求我們國家的政治生活必須走向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要求我們政府的權力運作必須符合規(guī)則之治。所以依法治國的本質是憲法之治,憲法是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的基點。推進依法治國,關鍵就是要樹立和維護憲法權威,讓憲法成為一切政治生活的最高準則,成為一切機關、組織和個人的根本行為準則。

  記者:如何培養(yǎng)憲法思維,如何樹立和維護憲法權威?

  周葉中:憲法思維就是人們運用憲法及其基本理論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它是樹立憲法權威的思想認識基礎。一是要從立法體制機制入手,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二是要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jiān)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確保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同憲法保持一致;三是通過確定國家憲法日,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建立憲法宣誓制度。通過這些舉措最終形成黨帶領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帶領人民遵守憲法和法律,黨帶領人民執(zhí)行憲法和法律的法治運行機制。只有在全社會形成這樣一種思想認識氛圍,憲法的權威才能真正樹立起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天然地負有守憲護憲的責任,所以更要善用憲法思維執(zhí)政,在執(zhí)政過程中要以憲法為依據,全面貫徹落實憲法的各項規(guī)定和基本價值。因此,盡管樹立和維護憲法權威涉及的環(huán)節(jié)很多,但憲法思維是最為基礎的環(huán)節(jié)。

  記者:四中全會《決定》中要求“提高黨員干部的法治思維能力”,這是不是用憲法思維執(zhí)政的一種體現?

  周葉中:是這樣的,但是也有區(qū)別。法治思維的范圍比較廣泛,憲法思維屬于法治思維的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最核心的內容。四中全會要求提高黨員干部的法治思維能力,最關鍵的就是要提高憲法思維能力。第一,要加強憲法觀念,使憲法成為凝聚全體社會成員共識的“晶核”,從而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為廣泛的思想基礎。第二,要樹立憲法信仰,形成尊重憲法權威、保障憲法實施的優(yōu)良黨風,堅決維護憲法至上的地位。第三,要培養(yǎng)憲法修養(yǎng),將憲法化為執(zhí)政黨的獨特人格和氣質,使運用憲法思維執(zhí)政成為共產黨人開展一切工作的自覺行為。第四,要提高運用憲法的能力,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在貫徹黨的執(zhí)政理念過程中,要能夠根據憲法和法律,靈活運用各類法律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記者: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之間的關系是大家普遍關心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周葉中: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并不矛盾,它們的契合點就是用憲法思維執(zhí)政。首先必須明確的是,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嚴格遵守憲法規(guī)定是依法治國的核心要義。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了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領導責任和領導地位,所以推進依法治國理所當然要堅持黨的領導。我們都知道,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統(tǒng)一,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意志的權威,捍衛(wèi)憲法尊嚴就是捍衛(wèi)黨和人民意志的尊嚴。這就要求執(zhí)政黨在落實依法治國戰(zhàn)略過程中,必須比其他任何機關、任何組織、任何個人都更應該注重堅持憲法思維、善用憲法思維、維護憲法權威,要把憲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記者:多年來,您一直強調憲法思維不僅是政治家的事,也是全體公民的事,為什么?

  周葉中:長期以來,人們有一種片面的思想認識,以為法治是政府的事,是領導的事,只看到了法治建設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公民素養(yǎng)對法治建設的重要影響。法治的核心是正確處理法律和權力的關系。我們不僅要用法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法律成為權力的“緊箍咒”,也要讓法律成為權力的“護身符”,保障權力的依憲行使。但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公民對法律、對法治的認識還存在偏差,信訪不信法,以訪壓法、以鬧壓法的現象時有發(fā)生,這都不利于我們的法治建設。

  所以我們呼吁要加強公民法治素養(yǎng),培育法治素養(yǎng)首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全體公民普遍樹立憲法觀念、形成憲法思維,在憲法的保障下,尊重人的個性、尊嚴和權利,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在國家生活中力求體現人文精神,同時,擴大公眾參與的渠道,拓展協商民主的領域,從而保障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在處理權利與義務時,每個公民都要先用憲法這把尺子量一量,努力做到違憲必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位一體的法治建設思路,四中全會的《決定》又強調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這些都表明公民的法治素養(yǎng)、憲法思維,將成為我們未來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責編:王芳菲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